當前,我國沿海地區淡水資源逐漸匱乏,導致我國開始向取之不盡、用之不竭的大海索取淡水資源。根據自然資源部數據,截至2019年底,全國有海水淡化工程115個,工程規模157.38萬噸/日,其中13.77%用于市政和飲用水。海水淡化已成為解決我國沿海城市缺水的主要方式之一。在我國沿海城市淡水資源逐漸匱乏的今天,我國高度重視海水淡化行業的發展,從“八五”時期到“十四五”期間,均對海水淡化行業提出了相應的要求。(新聞來源:前瞻產業研究院)
去年8月15日,山東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實施《關于加快發展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產業的意見》,提出了實施沿海工業園區“增水”、居民海島“供水”、沿海缺水城市“補水”、全產業鏈協同發展行動以及科技支撐五大行動,明確了產業發展空間布局、重點項目、保障措施,到2022年山東海水淡化產能將超過100萬噸/日。
國家發展改革委6月份新聞發布會上,新聞發言人孟瑋稱,水資源對我國經濟發展至關重要,我國沿海11個省(區、市)的55個沿海地級以上城市中,有51個為缺水城市,12個海島縣全部為缺水縣。水資源已成為沿海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制約。海水淡化作為重要優質增量水源,對緩解沿海地區水資源短缺、保障水安全具有重要意義。我國沿海地區多為經濟發達地區,隨著工業的快速發展,水資源短缺問題愈發明顯。解決沿海城市缺水問題已經刻不容緩,大力發展海水淡化產業勢在必行。
海水淡化就是將海水脫鹽得到淡水的過程,從工藝角度來看,主要包括海水預處理、淡化脫鹽、淡化水后處理等。海水淡化不僅要去除海水中的鹽分,獲取到的淡水還必須調節pH值,必須使水的pH值大于6.5,呈弱堿性才能達到飲用水的標準。海水淡化可以有效緩解淡水資源的緊缺,隨著反滲透膜技術的推廣應用,海水淡化的能耗指標已經降低了90%左右,成本也大大降低。反滲透膜是一種半透膜,溶劑可以通過而溶質不能通過,當對反滲透膜一側的進水海水施加高壓時,海水中的部分純水會通過反滲透膜到達另一側,產生淡水,鹽隨濃水一起排出。如今,反滲透膜較多地應用于海水淡化中,具有通量大、產水量高等特點,能夠有效地去除海水中的無機鹽、重金屬離子、有機物等有害成分,將海水淡化為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標準的優質水。